2023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抢先看”|科技赋能喀斯特生态环境与资源利用!这些研究成果将“亮相”这场主题论坛 环球看热讯
7月4日,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执行委员会、贵州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在贵州省新闻发布厅(多彩贵州文化创意园)举行2023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主题论坛新闻吹风会(第一场)。省科学技术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安守海就“科技引领绿色发展——科技赋能喀斯特生态环境与资源利用”主题论坛进行介绍,并回答记者提问。
据介绍,“科技引领绿色发展——科技赋能喀斯特生态环境与资源利用”主题论坛将于7月7日举办,分为领导致辞、主旨演讲、论坛成果发布三个环节;由南方科技大学、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主办,贵州省科学技术厅、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中国水环境集团有限公司、贵州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承办,贵州绿色产业技术研究院、贵州省科技创新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协办。
主题论坛将聚焦喀斯特生态环境与资源利用、碳达峰碳中和、水污染防治、大宗固废无害化资源化等领域进行广泛交流和深入研讨,已邀请7名两院院士、2名外籍院士以及国内外一流专家、知名高校和企业负责人、行业协会负责人共计60余人出席。南方科技大学薛其坤校长和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郭承站会长将出席论坛并致辞,中国科学院院士刘丛强担任论坛主席(召集人)。同时,还将围绕煤矿智能安全地质保障、现代木结构举办两场专题讲座。还将诚邀相关专家走进我省高校院所和企业,为贵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针对性的出谋划策。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论坛将形成石漠化治理技术体系、贵州岩溶无机和生态有机碳汇的时空分布规律与驱动机制、人工调控土地利用岩溶稳碳固碳过程机制等研究成果;组织凝练规模化碳捕获、地下河走向物理化学探测及数字地图绘制、贵州中低品位硫铁矿高效利用、伴生稀土资源高效分离提取、人工调控固碳稳碳增汇、水生态系统退化诊断与恢复等重大科技成果项目。
在记者提问环节,安守海以贵阳南明河治理为案例,向大家分享我省在流域治理方面取得的成绩,“南明河是乌江上游的右源支流,乌江是长江上游右岸的最大支流,南明河的生态环境质量是影响乌江及汇入长江断面水质的重要因素。曾经南明河也经历了从‘因水而忧’到‘因水而优’的艰难历程。”
他表示,为彻底整治污染问题,成立南明河水环境综合整治指挥部,立足机制创新和技术创新,把南明河环境综合整治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制定了“政府主导、机制创新、依法治理、科技支撑、全民参与、长治久清”的原则,改变以往“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治理模式,从“治标”向“治本”转变。
“在治理过程中,贵州省根据城市排水、功能分区与资源利用等特点,首创性提出了‘适度集中、就地处理、就近回用’的系统规划治理理念,形成了城市尺度的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的‘分布式下沉再生水生态系统’创新技术体系,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原则,沿南明河干支流分布式建设33座再生水厂,河道生态修复185千米。经过治理,南明河水质全年稳定达到地表水IV类,2022年11个月已达III类,河道10年不清淤,沉水植物覆盖率达80%,生态补水5亿吨/年,节省天然水资源和调水费用,建立了可持续的生态河道健康体系。”
他介绍,南明河治理创新实践已在全国22个省份进行推广应用,该技术体系是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五部委推荐的绿色新基建水领域唯一技术,获评国家三部委城市“母亲河”黑臭水体治理示范,为流域水环境治理提供了综合解决方案。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杨唯
编辑 罗昌
二审 谭仕伦
三审 胡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