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搜索
当前位置:资讯 > 正文

世界要闻:天眼都市一周精选(4月17日—4月21日)

2023-04-24 16:18:49 天眼新闻

点击下图,即可翻阅天眼都市一周精选。


(相关资料图)

本期导读

1、牟小玲口述  八十年茶田春秋如何揉炒香气

贵州还没成为全国最大茶叶种植面积的省份之前,牟家就是贵州茶界不可忽视的存在。而今贵州绿茶香飘四海,牟家依然产茶不算多,价格也没变。在牟应书带领下,家族四代14人从事茶产业,其中,有3名国家高级农艺师、2名国家一级茶艺技师、3名国家一级评茶师、1名中华茶人、1名中国制茶大师,以“春秋”为名,人立草木间。这是从湄潭“中央实验茶场”开始绵延的故事,有些人就是能揉了烟火人间和悲欢时光,在身体里发酵,不苦,倒生出甜的花香。

牟小玲就是这样站在茶田里,一身香气。

2、不“卷”!面朝“蓝海”的“新贵商”正见花开

“贵商”的轮廓正被时间改写。背景是这个山地省的商业叙事,一旦突破群山的物理阻塞,视野空前广阔之后,那种生命里的倔强便怒放如花。于是在每一个领域都涌现特立独行的新贵商,以焕新姿态拒绝内卷,春暖花开。

3、和数字一起脉动的城与人

可以预见,未来的城市将遍布各种芯片、传感器和摄像头,智能系统会将城市公共设施物联成网,并对城市运行的各项关键信息进行实时监测,再通过大数据、云计算进行分析处理,对各种需求作出智慧的回应。可以说,这座城市和城市里的人,都将与“数字”一起脉动。

4、彭小桐,我们大家都爱你!

4月9日,毕节女孩彭小桐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一则喜极而泣的视频。视频本意是庆祝自己考研成功,但彭小桐却在分享完喜讯后失声痛哭。

“千辛万苦得来的结果,不能和父母分享。”原来,彭小桐父母双亲相继离世,她带着思念和父母的期许,最终以356分的好成绩考入了吉林外国语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以“孤勇者”的姿态,向残酷无情的命运交出一份坚韧自强的答卷。

5、“银发族”再入职场 只为“老有所为”

上午10点,70岁的王兴臣开始了病房查诊。每天工作8个小时,一周工作6天,这样的劳动强度他不但不觉得累,还感觉日子很充实。作为一名退休主任医师,其实像他这样有工作欲望、有能力继续工作的“银发求职者”并不少。

据BOSS直聘数据显示,2022年,在该平台上活跃的55岁以上求职者数量同比上涨27%,明确“欢迎退休人员”岗位也同比上涨33%。

银发族再就业似乎已经成为一种社会共识。

6、贵阳抢救复壮85株古树  树龄最长的达3000年

“新叶长势良好,可见复壮后的效果还是很明显的。”4月12日下午,贵阳市野生动植物保护站植物科科长周隽指着两株千年古银杏树开心地说。

周隽和记者所在的位置,是贵阳市乌当区偏坡布依族乡岩上组的同心广场,以两株千年古银杏顶上的树冠长到了一起、宛如一对相互依靠的夫妻而得名。周隽介绍,其中胸径最大的雄株银杏树经测算树龄达到了3000年,另一株雌株银杏树则有1000年。

7、超文本《塞壬》和胡世鹏的诗画趁年华

长发披肩,一脸少年气。大抵是许多人对于胡世鹏的最初印象。

身为贵州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的胡世鹏,其实是中国画泼墨大家刘知白的外孙。人们可以从那句“31岁前,不允画一幅完整的画,只能练习基本功”的训诫中,一窥其家学严苛。于是,在很长的时间里,胡世鹏更像古画里身着长衫的先生,一边课徒一边画画,不太参加社会活动,也很少参展,心无旁骛地一门深入。

8、最是书香能致远

“阅读+景区”“阅读+节日”“阅读+文创”“阅读+美食”……在探索全民阅读与文旅融合的道路上,贵州持续发力,通过布局全域阅读矩阵,打造品牌阅读活动,积极拓展服务阵地,形成了“阅读+N”的创新服务模式,蹚出一条文化振兴新路。

策划 黄浩

视觉设计 姚培 胡佳易

编辑 钟齐